漩渦氣泵的氣流壓縮與輸送原理
發布者:admin 點擊:0
漩渦氣泵的氣流壓縮與輸送原理基于離心力與流體動力學結合的設計。泵體內安裝有徑向分布的葉輪,葉輪邊緣加工有多個葉片,電機驅動葉輪高速旋轉時,葉片推動泵腔內的氣體隨之運動,在離心力作用下,氣體被甩向葉輪邊緣,進入泵體與葉輪之間的環形氣腔。
氣腔內部設計為螺旋形流道,氣體在流道內沿切線方向流動,同時因流道截面積逐漸擴大,氣體流速降低,動能轉化為靜壓能,形成壓力升高的壓縮過程。壓縮后的氣體一部分通過排氣口排出,另一部分則在流道末端回流至葉輪入口,與新吸入的氣體混合后再次參與壓縮,通過多次循環疊加實現壓力提升。
進氣過程通過葉輪中心的吸氣口完成,葉輪旋轉時中心區域形成負壓,外界氣體在大氣壓力作用下被吸入泵腔,持續補充氣流。氣體在壓縮與輸送過程中,需經過進氣過濾裝置去除雜質,避免葉片磨損或氣腔堵塞。排氣口處通常安裝消音器,通過多孔材料或膨脹腔結構降低氣流脈動產生的噪音。
葉輪與泵體的間隙需嚴格控制,間隙過大會導致壓縮后的氣體回流,降低效率;間隙過小則可能因熱膨脹產生摩擦。氣體輸送的流量與壓力取決于葉輪轉速、葉片數量及流道幾何參數,轉速越高,離心力作用越強,氣體壓縮效果越顯著,但需匹配電機功率與泵體結構強度,防止過載運行。
整個過程中,氣體在封閉流道內完成吸入、壓縮、混合與排出的循環,無閥件控制,結構簡單且運行穩定,適用于需要連續輸送高壓氣流的場景。


